Head-VIP02

【法考联盟论坛】国家司法考试 司法考试课件 司法考试学习指导 法硕考试课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司考冲刺“犯罪论”必背50条

2016-9-1 14:00| 发布者: 法考联盟| 查看: 1436| 评论: 0|原作者: 蔡雅奇|来自: 网络

摘要: 犯罪论是整个刑法总则的中枢,是司法考试中理论最强、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部分。1、犯罪论是整个刑法总则的中枢,是司法考试中理论最强、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部分.首先,必须要明确犯罪论与刑罚论在整个刑法学科 ...
犯罪论是整个刑法总则的中枢,是司法考试中理论最强、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部分。
犯罪论.png

1、犯罪论是整个刑法总则的中枢,是司法考试中理论最强、难度最大、最容易丢分的部分.

首先,必须要明确犯罪论与刑罚论在整个刑法学科中的各自定位和功能.前者是关系到定罪(定性)的问题,后者则是关系到量刑(定量)的问题.定罪是量刑的前提,量刑是定罪的后果之一.定罪不一定量刑,但不定罪却肯定不能量刑.换言之,有罪不一定有刑,但无罪却肯定无刑.

2、犯罪论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罪与非罪,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这里要提示一点,即使是无罪,也不一定是合法行为.须知,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却一定是违法,而且是最严重的违法.故非罪的行为,即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可能依然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2)是否完成,即行为是犯罪既遂还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3)单独犯罪还是共同犯罪,即是否构成共同犯罪?(4)一罪还是数罪,即罪数形态问题.此外,在司法考试中,还包括如下考点: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要素、犯罪的分类等.

3、在犯罪构成问题上,命题人的观点是二阶层体系,亦即,犯罪构成由违法构成要件与责任要件组成.违法构成要件不等于犯罪的全部成立条件,只是成立犯罪的一个要件.

违法构成要件是表明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违法性)的要件(由于在责任阶层不使用构成要件概念,故可以将违法构成要件称为构成要件,亦即,构成要件=违法构成要件;由于违法性由客观要素决定,故也可以称为客观构成要件),于此中讨论违法阻却事由;责任要件是表明行为具有非难可能性(有责性)的要件,于此讨论责任阻却事由.

4、从实质上说,犯罪的实体是违法(法益侵害性)与有责(非难可能性),与之相对应,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就必须由表明法益侵害性的违法构成要件与表明非难可能性的责任要件来体现.这就是二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大致轮廓.通俗地讲,二阶层犯罪论体系,即违法性构成要件与责任要件,前者主要讲解两个问题,即构成要件符合性和违法性阻却事由,后者也讲解两个问题,即主观构成要件符合性和有责性阻却事由.通常来讲,所谓违法,即行为为法律所不允许,在法律上是无价值、反价值的;有责,是指对行为人的非难可能性.

5、在二阶层犯罪论体系之下,认定犯罪必须坚持从客观到主观、从违法到有责的过程,而不能相反.违法性不是由故意、过失决定的,而是由结果、行为等客观要素决定的.责任要素是为了解决主观归责的问题,即在客观地决定了行为性质及其后果后,判断能否将行为及结果归咎于行为人,这便是故意、过失等责任要素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主客观相统一",并不是只要具有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即可,而是要在行为具有违法性的前提下考察责任要素.所以,必须先讨论行为的客观违法性,然后再考察行为人的有责性.对此,可参见2013/2/61之D项、2010/2/59之C项、2003/2/4.

6、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即为说明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如行为、结果、行为对象等.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即为说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如故意、过失、目的、动机等.对此,可参见2014/2/4之A项、2012/2/51之A项.

7、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即与构成要件要素相对应的客观事实,只需要进行事实判断、知觉的、感性的认识即可确定的要素,即不需要法官进行价值判断即可断定的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即为与构成要件要素相对应的客观事实,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和理性分析才可确定的要素.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看似很抽象,很复杂,但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和记忆:通过感性的认识、不假思索即可作出判断的,即为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通过理性的认识、认真琢磨才能作出判断的,即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对此,可参见2014/2/4之A项、2012/2/51之B项.

8、司法考试中常见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总结如下: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私财物、他人占有的财物、侮辱、诽谤、猥亵、淫秽物品、入户抢劫2的"户"、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严重残疾、泄愤报复、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依法、不正当利益.另请注意一个细节:毒品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而非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9、在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场合,不要求行为人了解规范概念的法律定义,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范的保护所涉及的事实关系即可,或者说,行为人以自己的认识水平理解了具体化在规范概念中的立法者的评价即可.以"淫秽物品"这一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为例,当一般人将刑法上的淫秽物品理解为不能公开的黄色物品时,只要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所贩卖的是一般人所指的不能公开的黄色物品,那么,行为人就具有贩卖淫秽物品的故意.换言之,只要行为人认识到了一般人会认为其贩卖的为淫秽物品,且事实上也确实是淫秽物品,就可以认定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贩卖的是淫秽物品.总之,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只需达到概括性认识程度即可.对此,可参见2011/2/5之B项、2010/2/51之A项、2008/2/2之A项.

10、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即积极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即否定犯罪性的构成要件要素.如《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对此,可参见2014/2/4之B项、2008四川/2/51之D项.

11、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指犯罪构成共同要件中为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要素.

如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罪过,就是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要素.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指并非任何犯罪而只是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如身份、目的、犯罪时间、犯罪地点、犯罪结果等,只是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要素.

12、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指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绝大多数构成要件要素都是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指刑法条文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刑法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刑法条文对相关要素的描述所确定的,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对此,可参见2014/2/4之C项.须知,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的形成,绝非因为立法的疏忽所致,相反恰恰可能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立法有意为之,这是刑法用语简洁性的需要.换言之,成文是为了强调,不成文是为了简洁,但并不代表不要求.

13、不作为的成立条件有四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即有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即有能力.(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即不履行.(4)造成或者可能造法益侵害结果,即不履行特定义务与造成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只有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结果回避可能性.对此,可参见2010/2/52之A项、2008四川/2/52之D项.

14、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有三1)基于对危险源的支配产生的监督义务.又分为三种:

①对危险物的管理义务;②对他人危险行为的监督义务;③对自己先行行为引起的法益侵害危险的防止义务.(2)基于与法益的无助(脆弱)状态的特殊关系产生的保护义务.又分为三种:①基于法规范产生的保护义务;②基于制度或者体制产生的保护义务;③基于自愿(合同或自愿接受)而产生的保护义务.(3)基于对法益的危险发生领域的支配产生的阻止义务.

又分为两种:①对自己支配的建筑物、汽车等场所内的危险的阻止义务;②对发生在自己身体上的危险行为的阻止义务.

15、不作为犯可以分为纯正(真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真正)的不作为犯两种,前者如遗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后者如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逃税罪.另请注意:紧急避险者,对于遭受损害的无辜第三者具有作为义务.正当防卫行为一般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但如果因不救助而导致了不应有的后果时,对其不救助行为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对此,可参见2013/2/7.

16、犯罪构成理论中所探讨的危害结果是狭义的,即现实的、物质的、直接的损害后果.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都是结果犯,无结果则无犯罪,危害结果是决定犯罪成立与否的标志.对于直接故意犯罪中的结果犯而言,法定的危害结果是犯罪既遂与否的标志.对于3直接故意犯罪中的危险犯、行为犯、举动犯而言,危害结果只对量刑具有影响,而与定罪无关.

17、因果关系是每年必考的考点.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因果关系中的"因"特指犯罪的实行行为,合法行为和犯罪预备行为都谈不上因果关系问题.因果关系中的"果"特指犯罪行为所直接必然引起的结果,间接、偶然引起的结果都谈不上因果关系问题.

18、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条件之一时便认为存在着因果关系,并非唯一条件时才肯定条件关系.换言之,一个结果完全可能由数个行为造成(多因一果),因此,在认定某种行为是结果的原因时,不能轻易否定其他行为同样也是该结果发生的原因.反之,一个行为可能造成数个结果(一因多果),所以,在认定某种行为造成了某一结果时,也不要轻易否认该行为同时造成了其他结果.

19、因果关系是行为人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最终是否负刑事责任以及负何种刑事责任还需要一定的主观罪过.换言之,有因果关系的,不一定有刑事责任.但是,有刑事责任的,肯定有因果关系.在特殊体质的人死亡的案例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对此,可参见2012/2/6.

20、在司法考试中,因果关系的试题主要是围绕着"介入因素出现后,因果关系是否还存在"这一考点来进行考察的.介入因素包括三类情形:自然事件、他人行为以及被害人自身行为.此时,主要考虑介入因素和先行行为哪一个对最终结果的作用力大.如果是介入因素作用力大,则先行行为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断,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介入因素作用力小,则先行行为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然存在.至于作用力大还是小,以一般人的常识和情理来判断即可.对此,可参见2015/2/1之C项、2015/2/53之B项、2014/2/6.

21、假定的因果关系,是指虽然某个行为导致结果发生,但即使没有该行为,其他情况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应当认为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2、二重的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单独都能,结果更能.

23、重叠的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的行为,单独都不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合并在一起造成了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独立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均具有因果关系.换言之,单独都不能,结果才能.

24、危险犯与侵害犯相对应,前者是将对法益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后者则是将对法益的现实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危险犯中的"危险"指的是法益侵害的可能性与盖然性.这种危险,又可以分为"行为的危险"与"作为结果的危险".前者是指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导致侵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而也可以称为行为的属性.后者(危险结果)是指行为所造成的对法益的威胁状态.

25、危险犯可以进一步分为具体的危险犯与抽象的危险犯.具体危险犯中的危险,是在司法上以行为时的具体情况为根据,认定行为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紧迫(高度)危险.例如,什么样的破坏行为具有足以使汽车发生倾覆、毁坏的具体危险,需要根据汽车所处的状态、破坏的部位、破坏的程度等得出判断结论.抽象危险犯中的危险,不需要司法上的具体判断,只需要以一般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根据,认定行为具有发生侵害结果的危险即可.

26、归纳总结1)放火罪是具体的危险犯;(2)爆炸罪是具体的危险犯;(3)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具体的危险犯;(4)破坏交通工具罪是具体的危险犯;(5)破坏交通设施罪是具体的危险犯;(6)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具体的危险犯;(7)危险驾驶罪是抽象的危险犯;(8)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抽象的危险犯;(9)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抽象的危险犯.(10)盗窃、抢夺枪支罪是抽象的危险犯.对此,可参见2015/2/14.

27、刑法中的特殊身份,是指行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资格,以及其他与一定的犯罪行为4有关的、行为人在社会关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状态.身份只是针对该罪的实行犯而言的.

不具有此身份的人虽然不能构成此罪的实行犯(正犯),但可以构成此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共犯).

28、身份犯分为真正(纯正)身份犯和不真正(不纯正)身份犯两种.前者中的身份是定罪身份,后者中的身份是量刑身份.对此,可参见2008年四川/2/3.

29、关于单位犯罪1)处罚原则是双罚制,例外是单罚制.请注意:单罚制,只罚自然人,不罚单位.(2)涉嫌犯罪的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追诉,对该单位不再追诉.(3)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基本上是故意,但也可以是过失.(4)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①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内容的;③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④法律没有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的犯罪.

(5)单位犯罪时,单位与其自身的相关自然人之间不成立共犯.而且,相关自然人内部之间无须再区分主犯、从犯.

30、关于正当防卫1)起因条件是存在着不法侵害.请注意,这里的"不法"是违法性角度的不法,而非有责性角度的不法.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均可),也包括一般侵权行为.如果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错误,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此时对臆想中的不法侵害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的,就是假想防卫.假想防卫,要么是意外事件,要么是过失犯罪.(2)对象条件是不法侵害人本人.但是,当物的主人对物的管理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时,对物的反击也是正当防卫.在前种情况下,既可以对物进行防卫,也可以对人进行防卫.在后种情况下,只能对物进行防卫,不能对人进行防卫.(3)主观条件方面,根据命题人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是不需要有防卫意识(即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的.换言之,无论有没有防卫意识,只要有防卫效果,依然可以成为正当防卫.在偶然防卫(既无防卫认识也无防卫意志)的情况下,成立正当防卫.

对此,可参见2011/2/7.(4)时间条件,要求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否则将成立防卫不适时,即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这里还需要提示一点:在财产性违法犯罪情况下,行为虽然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上述"现场"应做扩大解释.但在人身性犯罪的情况下,则只能进行物理意义上的现场正当防卫.(5)限度条件方面,要求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等于所保护的法益,否则将成立防卫过当.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此,可参见2014/2/52.

31、关于紧急避险1)对象是无辜的第三者.(2)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保护的法益,不能等于,更不能大于,否则即为避险过当.对此,可参见2015/2/4.(3)与正当防卫一样,不需要避险意识,只要有避险效果即可成立紧急避险.(4)紧急避险的危险消除后,不返还财物的,成立对遗忘物占有的侵占罪.显然,对这里的遗忘物做了扩大解释.

32、关于被害人承诺1)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限.(2)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范围具有理解能力.因此,儿童、高度精神病患者的承诺绝对无效.(3)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志.戏言性的承诺、基于强制或胁迫做出的承诺,不排除犯罪的成立.(4)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现实中没有被害人的承诺,但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实真相后当然会承诺,在这种情况下,推定被害人的意志所实施的行为,就是基于推定的承诺.

(5)承诺最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之时.被害人在结果发生前变更承诺的,则原来的承诺无效.事后的承诺不影响行为成立犯罪.(6)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

33、判断罪过形式是故意还是过失,应看行为人对结果的态度,而非对行为的态度如何.具体言之1)希望结果发生的,是直接故意.(2)放任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3)反对结果发生的,是过失犯罪.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对结果的发生至少是不反5对的、不排斥的.据此,故意犯罪比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大.对此,可参见2011/2/6之B项.另外,刑法以打击故意犯罪为原则,以打击过失犯罪为例外.所有的过失犯罪都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故意犯罪,但反之则未必.对此,可参见2011/2/6之D项.

34、故意犯罪,行为人只须认识到法益侵害性(实质的违法性)即可,无须认识到刑事违法性(形式的违法性).对此,可参见2011/2/5之A项.违法性认识并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换言之,在发生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应以法律的实际规定为准,而非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准.对此,可参见2015/2/55.

35、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到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仍属同一种法益),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此也可以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又可以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的错误.其中,因果关系的错误又分为三种1)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2)事前故意(结果推后实现);(3)犯罪构成的提前实现.

36、对于具体的事实错误,存在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之争.前者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具体地一致时,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换言之,必须是同一个法益才既遂.后者则认为,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换言之,只要是同一种法益就既遂.目前的通说是采取法定符合说.在司法考试中,如果未作明确说明,只须根据法定符合说作答即可.

37、行为结束之时,行为人自认为已经实现自己目的了的,是对象错误,违背自己意志了的,是打击错误.对此,可参见2015/2/56之B项、2014/2/7之A项.在对象错误的情况下,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是一样的.但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前者认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后者则认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对此,可参见2014/2/7之B项、2011/2/53之D项.

38、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属不同种法益).或者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所发生的事实跨越了不同的犯罪构成,因而也被称为不同犯罪构成间的错误.抽象的事实错误只有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两种,同样采取法定符合说.关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需要掌握三个案例:(1)A出于盗窃财物(轻罪)的故意实际上却盗窃了枪支(重罪),成立盗窃罪既遂.但若在发现是枪支后仍予以私藏的,则另行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并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2)B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误以为是遗忘物而据为己有,成立侵占罪.(3)C以为是尸体而实施奸淫行为,但事实上被害人并未死亡,成立侮辱尸体罪既遂.

39、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醉酒的人等问题,相对简单,考察次数很少,不再赘述.对此,可参见2015/2/2.

40、故意犯罪的几种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之间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发生相互转化.(1)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能进一步发展下去,具体言之,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遂则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能既遂.(2)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根本界限在于是否着手,即是否实施了犯罪的实行行为,前者尚未着手,后者则已经着手.(3)犯罪中止的根本特征在于主动中止犯罪,系犯罪人自愿的行为.因此,就主观恶性而言,中止犯的主观恶性比预备犯、未遂犯要小.

41、犯罪中止具有三性:时空性、主动性、有效性.(1)关于犯罪中止的时空性:可以发生在三个阶段,即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犯罪实行终了阶段;(2)关于犯罪中止的主动性:①并非主动中止任何犯罪,只要主动中止本次犯罪即可.②动机不一定高尚.

(3)关于犯罪中止的有效性:①必须客观真正有效.换言之,即使做出了真挚的努力,但结果依然发生了的,不具有有效性,不成立中止,而是成立既遂.对此,可参见2015/2/516之D项、2014/2/6、2014/2/53.②行为人在他人的帮助之下阻止了结果的发生,只要为此做出了真挚的努力,就是有效的.换言之,行为人不一定以一己之力阻止了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结果不发生之间,不一定要具有完全的因果关系.③不要求未发生任何结果,只要不出现既遂结果,就是有效.在前种情况下,应当免除处罚.在后种情况下,应当减轻处罚.

42、共同犯罪,只要有共同的违法性,即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可,至于是否有共同的有责性,即共同的罪名,则在所不问,此即行为共同说.对此,可参见2015/2/7之A项、B项.

凡是已满12周岁的人,都能成为共犯人(违法性层面的共犯,在有责性层面另当别论).换言之,教唆已满12周岁的人犯罪的,成立教唆犯.教唆不满12周岁的人犯罪的,成立间接正犯,而非教唆犯.

43、片面共犯,是指参与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认识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却没有认识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其又分为三种:(1)片面的实行犯.(2)片面的教唆犯.(3)片面的帮助犯.片面共犯应认定为共同犯罪.理由在于:片面的共犯人,对最终结果的发生具有物理或心理的原因力.但请注意:片面的共犯成立共犯,该共犯只针对知情的一方而言,不知情的一方正常定罪处罚即可.对此,可参见2014/2/10之D项.

44、对向犯,又称对合犯,是指以存在二人以上互相对向的行为为要件的犯罪.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相同,例如重婚罪;(2)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都不同,如行贿罪与受贿罪、出售假币罪与购买假币罪;(3)只处罚一方的行为,即片面的对向犯,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只处罚贩卖者,不处罚购买者.再如购买毒品与出售毒品,只处罚出售者,不处罚购买者.其中,第3种情况不能称之为共同犯罪.对此,可参见2014/2/10之C项、2012/256.

45、共同犯罪人按作用划分,可以分为三种:(1)主犯;(2)从犯;(3)胁从犯.共同犯罪人按分工划分,可以分为四种:(1)组织犯;(2)实行犯;(3)教唆犯;(4)帮助犯.

在第一种分类中,主犯是最必不可少的.在第二种分类中,实行犯是最必不可少的.当然,主犯和实行犯可能是同一个人.实行犯,又称正犯、直接正犯.直接正犯的反义词是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一种特殊的正犯.由于间接正犯并不以自己的身体动作直接实现构成要件,故被利用者必须客观上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由于违法具有相对性,利用被害人行为的除外).概言之,之所以肯定间接正犯的正犯性,是因为间接正犯与直接正犯、共同正犯一样,支配了构成要件的实现.

46、关于教唆犯与帮助犯:(1)引起其他犯意、提升罪名、提前实现已有犯意的,都是教唆犯;(2)强化已有犯意、单纯地降低罪名、单纯地延缓犯罪时间、虽提前实现但降低罪名的,都是帮助犯;(3)既延缓犯罪时间,又降低罪名的,无罪.(4)教唆犯的本质特征在于提升了危险,而帮助犯的本质特征在于维持了现有危险.(5)教唆犯不一定是主犯,但帮助犯肯定是从犯.对此,可参见2013/2/55之A项.

47、主犯既可能是首要分子也可能不是首要分子,首要分子既可能是主犯也可能不是主犯.具体来说,首要分子与主犯的联系与区别如下:(1)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均是主犯;(2)犯罪集团中的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3)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理由在于:聚众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4)聚众犯罪在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

48、(1)教唆轻罪犯重罪?轻罪的教唆既遂,在轻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2)教唆重罪犯轻罪?轻罪的教唆既遂,在轻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3)教唆此罪犯彼罪?此罪的教唆未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双方不成立共犯;(4)教唆此罪没犯罪?双方都无罪,自然就谈不上共犯问题.

49、关于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1)大体而言,对于与结果切断的行为本身的样7态所作的否定评价,即为行为无价值.其认为,行为本身恶、行为人的内心恶是违法性的根据.对于行为现实引起的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危险所作的否定评价,即为结果无价值.其认为,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行为造成了法益侵害或者危险结果,即结果恶才是违法性的根据;(2)结果无价值论认为,违法评价以结果无价值为必要,故理当以结果回避可能性为前提.

亦即,如果行为人按照法的期待行事,结果就不会发生;倘若行为人按照法的期待行事,结果仍然会发生,那么就不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行为人履行义务也不能回避结果,通过刑罚处罚这种行为就是没有必要的;(3)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并不只是分别说行为、结果没有什么价值或者价值中立,而是分别说行为、结果是恶的.行为无价值即行为"恶",结果无价值即结果"恶".那么,违法性的根据究竟是行为恶还是结果恶,便成为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争论的焦点问题.目前,命题人的观点是结果无价值论;(4)结果无价值论认为,刑法在防止过度干预、采取自由主义原则的同时,要将违反刑法目的的事态作为禁止的对象.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所以,法益侵害危险及其危险就是刑法禁止的对象,违法性的实质就是结果无价值.由于行为是否引起了结果无价值是一种客观现象,所以,主观要素原则上不影响违法性的判断.

50、(1)实行犯既遂,教唆犯、帮助犯一律既遂(前提是提供了物理原因力或心理原因力);(2)实行犯未遂,教唆犯、帮助犯一律未遂;(3)实行犯中止,教唆犯、帮助犯要么预备,要么未遂.

【经典真题

例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2/1,单选)

A.甲跳楼自杀,砸死行人乙.这属于低概率事件,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无因果关系

B.集资诈骗案中,如出资人有明显的贪利动机,就不能认定非法集资行为与资金被骗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C.甲驾车将乙撞死后逃逸,第三人丙拿走乙包中贵重财物.甲的肇事行为与乙的财产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D.司法解释规定,虽交通肇事重伤3人以上但负事故次要责任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这说明即使有条件关系,也不一定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

例2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2/2,单选)

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

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

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

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例3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2/3,单选)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C.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例4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几家鱼塘,为报复才从乙的鱼塘抽水.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2/4,单选)

A.甲出于报复动机损害乙的财产,缺乏避险意图

B.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

C.甲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要件

D.对2万元鱼苗的死亡,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

例5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2015/2/5,单选)

A.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B.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C.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D.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例6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2/6,单选)

A.甲不对乙的死亡负责,成立犯罪中止

B.甲未能有效防止死亡结果发生,成立犯罪既遂

C.死亡结果不能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犯罪未遂

D.甲未能阻止乙跳车逃走,应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论处

例7:15周岁的甲非法侵入某尖端科技研究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18周岁的乙对此知情,仍应甲的要求为其编写侵入程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2/7,单选)A.如认为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不是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则甲、乙成立共犯B.如认为甲、乙成立共犯,则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从犯C.不管甲、乙是否成立共犯,都不能认为乙成立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间接正犯D.由于甲不负刑事责任,对乙应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片面共犯论处例8下列哪一犯罪属抽象危险犯?(2015/2/14,单选)

A.污染环境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破坏电力设备罪

D.生产、销售假药罪

例9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5/2/51,多选)

A.《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构成强奸罪.按照文理解释,可将丈夫强行与妻子性交的行为解释为"强奸妇女"

B.《刑法》对抢劫罪与强奸罪的手段行为均使用了"暴力、胁迫"的表述,且二罪的法定刑相同,故对二罪中的"暴力、胁迫"应作相同解释

C.既然将为了自己饲养而抢劫他人宠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劫罪,那么,根据当然解释,对为了自己收养而抢劫他人婴儿的行为更应认定为抢劫罪,否则会导致罪刑不均衡

D.对中止犯中的"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既可解释为自动采取措施使得犯罪结果未发生;也可解释为自动采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措施,而不管犯罪结果是否发生

例10: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2/52,多选)

A.儿童在公共游泳池溺水时,其父甲、救生员乙均故意不救助.甲、乙均成立不作为犯罪

B.在离婚诉讼期间,丈夫误认为自己无义务救助落水的妻子,致妻子溺水身亡的,成立过失的不作为犯罪

C.甲在火灾之际,能救出母亲,但为救出女友而未救出母亲.如无排除犯罪的事由,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D.甲向乙的咖啡投毒,看到乙喝了几口后将咖啡递给丙,因担心罪行败露,甲未阻止丙喝咖啡,导致乙、丙均死亡.甲对乙是作为犯罪,对丙是不作为犯罪

例1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2/53,多选)

A.甲驾车经过十字路口右拐时,被行人乙扔出的烟头击中面部,导致车辆失控撞死丙.只要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就应当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B.甲强奸乙后,威胁不得报警,否则杀害乙.乙报警后担心被甲杀害,便自杀身亡.如无甲的威胁乙就不会自杀,故甲的威胁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C.甲夜晚驾车经过无照明路段时,不小心撞倒丙后继续前行,随后的乙未注意,驾车从丙身上轧过.即使不能证明是甲直接轧死丙,也必须肯定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D.甲、乙等人因琐事与丙发生争执,进而在电梯口相互厮打,电梯门受外力挤压变形开启,致丙掉入电梯通道内摔死.虽然介入了电梯门非正常开启这一因素,也应肯定甲、乙等人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

例1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2/54,多选)

A.就同一犯罪而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既遂标准完全相同

B.《刑法》第一百七十条未将单位规定为伪造货币罪的主体,故单位伪造货币的,相关自然人不构成犯罪

C.经理赵某为维护公司利益,召集单位员工殴打法院执行工作人员,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成立单位犯罪

D.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发现其曾销售伪劣产品20万元.对此,应追究相关自然人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

例13: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2/55,多选)

A.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B.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D.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例14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臵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2/56,多选)

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例15: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3,单选)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例16: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2/4,单选)

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C."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D."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例17:关于不作为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2/5,单选)

A.小偷翻墙入院行窃,被护院的藏獒围攻.主人甲认为小偷活该,任凭藏獒撕咬,小偷被咬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B.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C.甲看见儿子乙(8周岁)正掐住丙(3周岁)的脖子,因忙于炒菜,便未理会.等炒完菜,甲发现丙已10窒息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见有人掉入偏僻之地的深井,找来绳子救人,将绳子的一头扔至井底后,发现井下的是仇人乙,便放弃拉绳子,乙因无人救助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例18: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6,单选)

A.甲伤害乙后,警察赶到.在警察将乙送医途中,车辆出现故障,致乙长时间得不到救助而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甲违规将行人丙撞成轻伤,丙昏倒在路中央,甲驾车逃窜.1分钟后,超速驾驶的乙发现丙时已来不及刹车,将丙轧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开枪,但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丙中弹身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D.甲向乙的茶水投毒,重病的乙喝了茶水后感觉更加难受,自杀身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例19: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7,单选)

A.甲本欲电话诈骗乙,但拨错了号码,对接听电话的丙实施了诈骗,骗取丙大量财物.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诈骗既遂

B.甲本欲枪杀乙,但由于未能瞄准,将乙身旁的丙杀死.无论根据什么学说,甲的行为都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事前的故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应按犯罪既遂处理

D.甲将吴某的照片交给乙,让乙杀吴,但乙误将王某当成吴某予以杀害.乙是对象错误,按照教唆犯从属于实行犯的原理,甲也是对象错误

例20:甲深夜盗窃5万元财物,在离现场1公里的偏僻路段遇到乙.乙见甲形迹可疑,紧拽住甲,要甲给5000元才能走,否则就报警.甲见无法脱身,顺手一拳打中乙左眼,致其眼部受到轻伤,甲乘机离去.关于甲伤害乙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8,单选)

A.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

D.系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

例21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9,单选)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例22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2/10,单选)

A.无责任能力者与有责任能力者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有责任能力者均为间接正犯

B.持不同犯罪故意的人共同实施危害行为的,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

C.在片面的对向犯中,双方都成立共同犯罪

D.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但不能据此否认片面的共犯

例23:下列哪些选项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014/2/51,多选)

A.将明知是痴呆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怀孕的情形,认定为强奸"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B.将卡拉OK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大量播放其音像制品的行为,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

C.将重度醉酒后在高速公路超速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刑法》规定了盗窃武装部队印章罪,未规定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罪.为弥补处罚漏洞,将毁灭武装部队印章的行为认定为毁灭"国家机关"印章例24严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对多名儿童实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严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为,虽然造成乙重伤,但保护了多名儿童的生命.

观点:

①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②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③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不以防卫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④正当防卫针对的"不法侵害"以防卫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责任能力为前提结论:

a.甲成立正当防卫b.甲不成立正当防卫

就上述案情,观点与结论对应错误的是下列哪些选项?(2014/2/52,多选)

A.观点①②与a结论对应;观点③④与b结论对应

B.观点①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④与b结论对应

C.观点②③与a结论对应;观点①④与b结论对应

D.观点①④与a结论对应;观点②③与b结论对应

例25甲为杀乙,对乙下毒.甲见乙中毒后极度痛苦,顿生怜意,开车带乙前往医院.但因车速过快,车右侧撞上电线杆,坐在副驾驶位的乙被撞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4/2/53,多选)

A.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驾车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中止

B.如认为乙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投毒行为,则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C.只要发生了构成要件的结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立中止犯,故甲不成立中止犯

D.只要行为人真挚地防止结果发生,即使未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也应认定为中止犯,故甲成立中止犯例

26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2014/2/54,多选)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例27: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2/3,单选)

A.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C.《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D.《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例28《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2/4,单选)

A.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C.2011年4月30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12例29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

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2/5,单选)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例30甲对正在实施一般伤害的乙进行正当防卫,致乙重伤(仍在防卫限度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求甲将其送往医院,但甲不理会而离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2/7,单选)

A.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甲的不救助行为独立构成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甲的行为仅成立正当防卫

例31《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本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2/9,单选)

A.无论是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实施了犯罪,还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都能适用该款前段的规定

B.该款规定意味着教唆犯也可能是从犯

C.唆使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因而属于间接正犯的情形时,也应适用该款后段的规定

D.该款中的"犯罪"并无限定,既包括一般犯罪,也包括特殊身份的犯罪,既包括故意犯罪,也包括过失犯罪

例32: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2/51,多选)

A.船工甲见乙落水,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人,又将其推到水中,致其溺亡.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犯罪

B.甲为县公安局长,妻子乙为县税务局副局长.乙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止.甲的行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立受贿罪共犯

C.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入河中.甲欲施救,乙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乙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D.甲将弃婴乙抱回家中,抚养多日后感觉麻烦,便于夜间将乙放到菜市场门口,期待次日晨被人抱走抚养,但乙被冻死.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例33: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2/52,多选)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例34关于犯罪故意、过失与认识错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2/53,多选)

A.甲、乙是马戏团演员,甲表演飞刀精准,从未出错.某日甲表演时,乙突然移动身体位臵,飞刀掷进乙胸部致其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B.甲、乙在路边争执,甲推乙一掌,致其被路过车辆轧死.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C.甲见楼下没人,将家中一块木板扔下,不料砸死躲在楼下玩耍的小孩乙.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D.甲本欲用斧子砍死乙,事实上却拿了铁锤砸死乙.甲的错误属于方法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例35:关于故意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2/54,多选)

A.甲绑架幼女乙后,向其父勒索财物.乙父佯装不管乙安危,甲只好将乙送回.甲虽未能成功勒索财物,但仍成立绑架罪既遂

B.甲抢夺乙价值1万元项链时,乙紧抓不放,甲只抢得半条项链.甲逃走60余米后,觉得半条项链无用而扔掉.甲的行为未得逞,成立抢夺罪未遂

C.乙欲盗汽车,向甲借得盗车钥匙.乙盗车时发现该钥匙不管用,遂用其他工具盗得汽车.乙属于盗窃罪既遂,甲属于盗窃罪未遂

D.甲在珠宝柜台偷拿一枚钻戒后迅速逃离,慌乱中在商场内摔倒.保安扶起甲后发现其盗窃行为并将其控制.甲未能离开商场,属于盗窃罪未遂

例36: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2/55,多选)

A.乙因妻丙外遇而决意杀之.甲对此不知晓,出于其他原因怂恿乙杀丙.后乙杀害丙.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B.乙基于敲诈勒索的故意恐吓丙,在丙交付财物时,知情的甲中途加入帮乙取得财物.甲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C.乙、丙在五金店门前互殴,店员甲旁观.乙边打边掏钱向甲买一羊角锤.甲递锤时对乙说"你打伤人可与我无关".乙用该锤将丙打成重伤.卖羊角锤是甲的正常经营行为,甲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D.甲极力劝说丈夫乙(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丙的贿赂,乙坚决反对,甲自作主张接受该笔贿赂.甲构成受贿罪的间接正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门户推荐
重磅!非法本、大三等,2018年能法考
重磅!非法本、大三等,2018年能法考
不是我说的,各路喷子们可随意发挥,具体如下:言:挥别司考,迎来法考。然而等待我们
【资料库】2018年法考主观题考题参考答案及内容(整理)
【资料库】2018年法考主观题考题参考答案及
【资料库】2018年法考主观题考题参考答案及内容(整理),2018年11月30日公布成绩,108
【司考经验】经验之谈,司考434分并非遥不可及
【司考经验】经验之谈,司考434分并非遥不
很荣幸受到科科考资的邀请,来分享一些我司考的经验,也非常感谢科科考资这一年的帮助
【权威发布】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模拟答题系统已上线
【权威发布】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
【权威发布】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模拟答题系统已上线,备考2019的学友需
瑞达法考,遭学生维权
瑞达法考,遭学生维权
原创作者: 高鑫,原题:网店促销司考“学习包”教材却不全发货瑞达法考遭学生维权该文
【司考资讯】最详读解《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
【司考资讯】最详读解《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
解读声明:201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
开始选择司考考点了,赶紧看过来
开始选择司考考点了,赶紧看过来
为方便报考人员应试,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北京考区采取网上选择考点组的方法。现将有关
大家通过司考的概率一下高了很多
大家通过司考的概率一下高了很多
原创作者: 司法部该文章转自: 司法部政府网号外:司法部公告来啦,首场16万人弃考,全
关闭

法考联盟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关注“法考之端”公众号

小黑屋|手机版|免责声明|【法考联盟论坛】  

GMT+8, 2024-4-29 23:27 , Processed in 0.2226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KEKEOK.COM Discuz!  X3.2

© 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